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5篇
  免费   1097篇
  国内免费   1481篇
测绘学   475篇
大气科学   1478篇
地球物理   648篇
地质学   2530篇
海洋学   497篇
天文学   149篇
综合类   273篇
自然地理   29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Li-Jun Zhang  Xue Qi 《Ocean Engineering》2011,38(13):1430-1438
An adaptive output feedback controller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feedback-feedforward compensator (NNFFC) which drives a surface ship at high speed to track a desired trajectory is designed. The tracking problem of the surface ship at low speed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However, the coupling interactions among the forces from each degree of freedom (DOF) have not been considered in general.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hydrodynamic damping is also simplified into a linear form or neglected. On the contrary, coupling interactions and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ydrodynamic damping can never be neglected in high speed maneuvering situation. For these reasons, the influence of the nonlinear hydrodynamic damping on the tracking precision is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Since the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of the surface ship at high speed are very difficult to be accurately estimated as a prior, it will be compensated by NNFFC as an unknown part of the tracking dynamics system. The stability analysis will be given by the Lyapunov theory. It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can guarantee that all the signals in the closed-loop system are uniformly ultimately bounded (UUB),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can illustrate the excellent tracking performance of the surface ship at high speed under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相似文献   
92.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红树林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遥感技术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监测的重要手段。文章系统地总结了红树林的光谱特征,给出了目前应用于红树林生态监测的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包括IRS-P6、SPOT-5、IKONOS、OrbView-3、QuickBird的主要技术参数以及它们在红树林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程度,叙述了目视解译法、波段组合法、图像分类法、专家分类法、模糊分类法和面向对象分类法等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在红树林的生态参数包括类外区分和类内区分、生物量和健康状况等的遥感提取的应用和精度对比情况。另外,对应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资料监测红树林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
??侫????????????GRACE????????????Ч?????????????????????????GRACE????????о???????????????????????????λ????????????????????λ???????????????????????????????????????????????????????????????λ???????????????????????????????????λ??????????????????????  相似文献   
94.
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超深薄层碎屑岩储层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震数据很难识别薄砂体的问题,对比分析了采用地震资料提频处理、分频处理、储层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等不同手段得到的储层预测结果,筛选出高分辨率储层敏感参数反演作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储层主要预测手段.通过探讨砂泥岩对声波时差的响应,以及对比分析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以及补偿中子孔隙度与声波时差的关系,确定自然电位与声波时差的相关性最好,由此选取自然电位作为最佳电性敏感参数参与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预测.从井点、剖面、平面等方面检验和评价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成果,结果表明其反演预测效果较好,符合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的储层预测要求,实现了对石炭系主力砂体空间展布的解释与描述,建立了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95.
为了使Kirchhoff型反偏移的输出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等,提出了一种旨在消除Kirchhoff型反偏移中所出现的振幅畸变现象的高保真反偏移方法。与常规的Kirchhoff型反偏移不同,高保真反偏移是一种与反射面有关的反射地震成像方法。因此,在高保真反偏移中首先要确定反射面的位置,其次要确定振幅畸变因子的数值,最后要根据在反射点上振幅畸变因子恒等于1这一事实进行振幅畸变校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求出反射点的空间位置和振幅畸变因子的具体数值,采用四重加权叠加法,即在一次反偏移运算中同时采用一个单位加权函数和三个非单位加权函数。其中,非单位加权函数由常规的真振幅加权函数和用于建立Kircohhoff型反偏移算子的全局坐标系中的水平坐标组成。通过在四个反偏移场之间进行比值运算,可以达到提取反射点坐标和振幅畸变因子的目的。一旦得到反射点坐标和振幅畸变因子的具体数值,就可以通过简单的除法消除掉振幅畸变因子对反偏移像场振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应用IHS和小波变换结合的融合算法时,小波基的选取是影响融合图像质量的关键,而且包含不同地物信息的影像融合质量对小波基的响应特征有待深入探讨。该文以SPOT全色和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大量高、低密度建筑城市景观影像样本,用信息量、平均梯度和偏差指数3个指标定量评价融合质量,分析不同小波簇下两类融合图像之间的质量差异。研究表明:融合质量与影像所含地物特征密切相关;相对于其它小波簇,rbioNr.Nd表现出较强的变异性;两类融合图像在各小波簇上的波动性差异明显,并呈分段特征;根据质量需求和具体景观特征影像,可以在分解层数固定的情况下选取最佳小波基,以获取高质量融合图像。  相似文献   
97.
Mass fractions of S, Cu, Se, Mo, Ag, Cd, In, Te, Ba, Sm, W and Tl were determined by isotope dilution sector field ICP‐MS in the same sample aliquot of reference materials using HF‐HNO3 digestion in PFA beakers in pressure bombs and glassy carbon vessels in a high‐pressure asher (HPA‐S) for comparison. Additionally, Bi was determined by internal standardisation relative to Tl. Because isobaric and oxide interferences pose problems for many of these elements, efficient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method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Aridus desolvator were employed to minimise interference effects. Repeated digestion and measurement of geological reference materials (BHVO‐1, BHVO‐2, SCo‐1, MAG‐1, MRG‐1 and UB‐N) gave results with < 5% relative intermediate precision (1s) for most elements, except Bi. Replicates of NIST SRM 612 glass digested on a hot plate were analysed by the same methods, and the results agree with reference values mostly within 2% relative deviation. Data for the carbonaceous chondrites Allende, Murchison, Orgueil and Ivuna are also reported. Digestion in a HPA‐S was as efficient as in pressure bombs, but some elements displayed higher blank levels following HPA‐S treatment. Pressure bomb digestion yielded precise data for volatile S, Se and Te, but may result in high blanks for W.  相似文献   
98.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高温高压实验地球科学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凭借其高度的灵活性和易于与其他分支学科相结合的优点,在很多不同的研究领域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已发展成为国际地球科学的前沿领域和重要方向之一,同时也是固体地球科学最强有力研究手段之一。相比之下,国内的高温高压实验地球科学研究还显得相对比较薄弱,相关系统性的认识还有待增强。本文对高温高压实验研究的发展历程、方法原理、仪器设备以及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进行简单的介绍,旨在让更多的国内学者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9.
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高铁高氟地下水分布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内蒙古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原因,通过实地调查、监测、资料分析和试验测试等方法手段,详细研究了地下水中铁、氟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高铁水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的冲湖积平原,地势低洼和地下水的排泄地带含量最高;高氟水主要以条带状分布在山前的冲洪积扇地带;在调查研究区12510.83 km2的范围内,深度在10~40 m的浅层地下水中,分布有高铁水9310.66 km2,高氟水2308.35 km2,分别占调查研究区总面积的74.40%和18.45%;研究认为,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地质环境所致,是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的铁主要来源于由黄河携带来的大量的第四系沉积物,而溶出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地下水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平原周边的山区,气候、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是氟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河套平原高铁水与高氟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0.
高温熔融研制钾长石玻璃标准物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是进行原位微区分析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重要技术之一,标准样品与样品之间的基体匹配是解决影响该技术准确分析的基体效应和分馏效应的首选方案。长石(特别是长石微区)的Pb同位素组成是示踪岩石形成和演化历史的重要途径,而LA-MC-ICPMS技术则是进行长石Pb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的关键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合适的长石Pb同位素分析标准。文章研究探讨了利用高温炉进行原位微区分析钾长石中Pb同位素组成所用外部标准物质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常规的74μm(200目)碎样无法得到均一的钾长石玻璃,需要将初始钾长石粉末研磨至1300目以下;高温炉合成温度为1680℃;熔融时间为2 h;采用液氮方式淬火。制成的钾长石玻璃除表面具有轻微的不均一性外,内部的Pb同位素比值为1.90779±0.00009(208Pb/206Pb,2s),0.75899±0.00004(207Pb/206Pb,2s),20.909±0.002(206Pb/204Pb,2s),15.871±0.002(207 Pb/204 Pb,2s)和39.888±0.005(208 Pb/204 Pb,2s),相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007%、0.008%、0.016%、0.016%和0.021%。表明利用本研究方法合成的钾长石玻璃可作为潜在的钾长石中Pb同位素组成原位微区分析外部校准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